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新材料专题活动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具备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承接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条件和空间;同时,内蒙古持续创造又绿色又便宜的电价,助力新材料产业实现低碳、零碳发展,可带动工业绿色升级。
光伏行业正在积极破除“内卷”式竞争,光伏回收这片新兴蓝海则吸引了企业和资本竞相布局。
“双碳”目标下,煤电低碳化改造是一道必答题。近段时间,国家能源集团天津盘山电厂延寿改造项目引发关注。通过升级改造,两台俄制超临界机组变身为国产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不仅机组寿命延长了30年,且供电煤耗大幅降低,供热能力显著增强。相比新建煤电机组,对老旧机组延寿升级改造更为经济高效,这为我国煤电低碳化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获悉,今年上半年,工业用钢占全国钢材需求的比例历史上首次达到50%。
中国石化8日宣布,公司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热科探井纪录。该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华南深层地热形成与富集机理,意味着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对提升我国华南地区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助力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
10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庞广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接海水制氢为降低电解水制氢成本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在海上完成了制氢技术测试,经反复验证其成本低至符合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未来的能源系统转型,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是高效,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更好的发展。二是清洁,即优化能源结构,减煤、控油,增加可再生能源。要将节能提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多结构、技术、管理节能措施。
1—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装车量累计91GWh(吉瓦时),同比增长41%,有力支撑了产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这是记者24日从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消息。